课题中期评估报告
课题名称:《高效课堂背景下导学案编写实效性的研究》
课题主持人: 殷东平
所在单位: 竞彩篮球比分直播
中期评估时间: 2013年12月
《高效课堂背景下导学案编写实效性的研究》
——中期评估报告
一、选题: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学案教学”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形式,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之一,“学案教学”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以学案为操作材料,以教师调控为手段,注重学法指导,突出学生自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体系。目前实施“学案教学”的学校在国内已经很多,“学案教学”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教学的局限,其教学理念已与现代学习论接轨,是一种从中国教学实际出发的有实践中的推广价值的创新,值得学习与借鉴。
我们选择《高效课堂背景下导学案编写实效性的研究》为研究方向,主要是因为追求高效愉悦的课堂是学校教学永恒不变的主题。我校在近几年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取得阶段性的成效和实质性的进展,各学科都拟定有效教学的教学模式,并编制导学案,每节课围绕导学案师生共同活动。我校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已成为教学常态。但是,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中仍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形式简单化,不分课型一个模式;编写知识点化,有些导学案变成了知识点的罗列;讲授练习化,有些导学案堆砌了大量的练习,上课变成了讲练习;使用低效化,由于导学案每节课都用,课时编写量太大,不免有些应付了事;使用僵化,机械沿用导学案授课,不能发挥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
我们物理组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出一条针对我校实际实行从物理学案设计到使用的实验思路。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观点。
1.研究内容大致分:
第一阶段:课堂教学研究阶段:课题组成员每人轮流上组内公开课,相互间听课评课,切实提高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高效应用。
第二阶段:学生反馈研究阶段:通过教学和了解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导学案。
第三阶段:理论学习辅助课堂教学研究阶段:利用平时交流、周三教研组活动,加强理论学习,并用理论武装头脑,进一步提高导学案的编写及应用效果。
第四阶段:外出学习经验交流阶段。小组成员每次外出学习,都要将学习内容写成书面材料,组内交流,切实提高。
2.主要观点:首先我们要明白导学案最终是为学生服务的,理解这点就能想通“以学定教”,先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基础等学情,再确定导学案。导学案要能围绕教学难点、重点设计带有激励性的简答或探究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之处:一、通过导学案的应用,尽可能让教师从“传授者”转变为“传导者”。给学生留有较多的思考时间,学习时间。
二、通过导学案的应用,改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方式,在探索中自主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积极探索导学案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学习研究
研究思路:以导学案在日常教学中的编写和应用为主要研究手段,从每节课的导学案的编写,到具体每节课的上法,都将有所预设,有执行老师,更有听课老师参与听课评论。并根据学生的书面反馈及时做好反思和调整工作。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课堂教学研究阶段:课题组成员每人轮流出导学案并上课,相互间听课评课,并根据学生的当堂反馈提出调整意见。
第二阶段:学生反馈研究阶段:通过教学和了解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导学案。
第三阶段:理论学习辅助课堂教学研究阶段:利用平时交流、周三教研组活动,加强理论学习,并用理论武装头脑,渗透在平时的编写及课堂教学。
第四阶段:外出学习经验交流阶段。小组成员每次外出学习,都要将学习内容写成书面材料,组内交流,切实提高。
四、课题研究基础、已有相关成果、条件和保证
1、新课程理论基础。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也是新课程的主要理念之一。
2、已有相关成果:本课题成员中,好几位老师曾参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构建高度交互的教学模式》课题,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认识。另外课题组成员都比较年轻,富有激情,肯专研,在研究指导老师刘福根的引领下,一定会做出点成绩。
3、条件和保证(一)、我们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教科研非常重视,会大力支持,并有相应的制度保证。
(二)、我曾参与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构建高度交互的教学模式》,并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完成了《革命传统教育的传承与创新-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研究》,对于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有所了解。
(三)、本课题内每个成员,都有着任劳任怨、刻苦钻研的品质,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和进取之心,研究课堂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是每个人的需要。
五、课题研究计划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
完成时间 |
课题组成员分工 |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
课堂教学研究阶段 |
2013年12月 |
全体课题组成员 |
相关论文2篇
案例分析
制作光盘 |
学生反馈研究阶段 |
2013年12月 |
全体课题组成员 |
调查报告
书面材料 |
理论学习辅助课堂教学研究阶段 |
2014年6月 |
全体课题组成员 |
相关论文3篇 |
外出学习经验交流阶段 |
主要集中在每年10月到12月间 |
全体课题组成员 |
学习经验装订成册 |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
预期达到的目标 |
承担者 |
相关论文8篇
积累课堂教学上课、听课、反馈的导学案相关的纸质材料多份,涵盖多种课型、模式,对以后导学案的编写和应用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具体案例的研究,制作光盘。 |
各课题成员通过本课题研究,对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有更科学、更合理的认识,并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切实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服务。 |
课题组全体成员 |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4.12 |
六、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1、全体成员进行理论学习:
(一).加强理论研究,学习了相关教学案的理论文章,并对理论文章进行了研讨,促使每位课题组成员正确认识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性,并能积极投入到本课题的研究之中。根据理论指导编制一些学案,对学案的设计、使用和评价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 吃透《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的物理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物理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物理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高中物理课程应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物理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课题组长积极参加溧阳市课题组长培训,并在全市和校内开展专题讲座《谈高中生建模能力的培养》《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和《如何高效地使用导学案》,提高全体成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认识。
2、全体成员进行行动研究:
(一). 导学案的编写过程:通过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提高备课的质量和效率。集体备课程序中主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1)、有主备课人的集体备课,有个人的二次备课。集体备课的统一导学案要有二次备课的内容。所有例题习题均不提供答案,由各位老师先做,后议,再讲。(2)、集体讨论导学案编制模式。集体备课是备课组成员共同讨论,一起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作业,一起对教材进行剖析。根据教材的特点,根据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化特点,从实际出发,集思广益。探讨采用多种方法来上不同的课,最后由主备人编写导学案。集体讨论并不限于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随时沟通、随时讨论。
(二)、导学案的使用过程即课堂教学研究阶段:课题组成员每人轮流上组内公开课,相互间听课评课,切实提高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高效应用。例如课例《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组内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教学模式,全体组员每个人都上,相互听课,并请专家和领导进行指导,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怎样以学生为主体,去编制导学案,最大程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学生反馈研究阶段:通过教学和了解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导学案。并对导学案使用情况调查问卷及数据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导学案的使用总体是受学生欢迎的。有一半以上学生认为导学案的使用可以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教师的问题,而不是疲于记笔记。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只是表面的思考,可见问题设计还需进一步提高层次性等。
(四)、外出学习经验交流阶段:小组成员积极地参与各种外出学习活动,如江苏省评优课、大型校级交流课、各级各类的培训等。学习回来都要将学习内容写成书面材料,组内交流,切实提高。
七、取得的阶段成果
1、教师获奖论文
殷东平老师的论文《如何提高导学案编写的实效性》2013发表与《考试周刊》第8期,余艳莉老师的论文《自创物理实验激发学生兴趣》获溧阳市二等奖;陈迪老师的论文《新课程理念下的宽与严》获溧阳市三等奖
2、教师荣誉
本课题组成员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自课题开始以来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各类教学评比。其中滕建强、余艳莉、刘东新、殷东平老师2012年12月参加溧阳市物理基本功竞赛分别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三等奖。2013年12月滕建强老师参加常州市物理基本功竞赛获一等奖。2013年3月滕建强和殷东平老师被评为溧阳市第八批骨干教师;余艳莉和陈迪老师被评为溧阳市第八批教坛新秀;同时滕建强老师也被评为常州市第十批骨干教师;余艳莉老师被评为常州市第十批教坛新秀 。
3、开设多节校际和校内研究课
许和平、张特元老师分别于2013年12月和2012年12月与常州二中老师开设同课异构研究课《交流电》、《平抛运动》;芮冬英、刘东新、殷东平、余艳莉、陈迪多次开设校级同课异构研究课《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等。
4、基本形成了一套适合我们学生的导学案
八、课题研究中还需要解决的问题
1、新课教学的导学案设计中,怎样的问题设计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2、在复习导学案的设计中,怎样围绕《江苏省高考说明(物理)》进行例题和练习的选择,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学生基本物理素养的培养;
3、在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中如何能够体现分层教学,促进每一位同学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4、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中,在学生对教学案的评价这方面还没有开展工作,下一阶段研究工作需要在这方面开展工作;
5、在实际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的地方,需要提高每位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意识。
6、还没有能充分地应用专题网页来促进课题研究。
九、下阶段研究计划及确保最终成果的主要措施
1、加强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意识,根据要求严格规范导学案设计、使用,减少导学案中的随意性;
2、加强对课程标准和高考说明的研究,更要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意图,设计恰当的问题串以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起到很好的导学作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加强对题目的研究,选用最恰当的题目促进学生的掌握,并能够设计成题组,帮助学生思维能力的层层提高,也有利于不同学生的选择,实施分层要求;
4、对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基于课堂教学,但不一定受限于课堂教学,需要在练习中学生掌握的知识得到巩固,并在些基础上有所提高;
5、注重质与量的平衡,减少学生机械重复的训练,从而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