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评比教案
课题 | 3.2 信息的编程加工 | |||||
共 1 课时 | 本节课为第 1 课时 | 上课时间 | 10月13日 | |||
执教 | 殷春莲 | 开课年级 | 高一9 | |||
教学 目标 |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尝试编程的主要过程。 过程与方法 体验程序设计的独特魅力,了解编程加工的内在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编程实现信息的加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成就感。 | |||||
教学重点难点 | 重点:在高级语言环境中操作执行一段简单的计算机实用程序代码,了解其工作过程。 难点:解剖程序,了解其结构组成和具体作用,认识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 | |||||
教学方法涉及 | 选用学生熟悉的画函数图像的例子,通过学生总结数学课中画函数图像的方法和步骤,引导出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即“算法”。教学中采用“演示”、“实践”等教学模式。 | |||||
教学环节 | 教 师 活 动 | 学生活动 |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 | 节点1:分析问题,提炼任务 提供多个实用程序,让学生对程序解决问题有更深的了解 |
感受程序解决问题的威力
| ||||
二、新授知识
| 节点2:交流讨论,制定规划 1、 提出问题:数学课中是如何画函数图像的?
2、 计算机编程加工绘制函数图像的方法
3、 两者的比较
节点3:探究实践 4、 程序欣赏:欣赏画一元二次函数y=x2图像的小程序
5、 演示操作:演示VB6.0如何打开
6、 程序剖析:剖析程序,了解其结构组成和具体作用,懂得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
节点4:交流评价,优化改进 7、修改程序中某一部分(如颜色、曲线开口) |
总结、回答数学课中画函数图像的方法和步骤
了解两者区别
欣赏
认真观看如何使用
师生互动,了解程序结构组成和具体作用
体验修改程序后的异同点 | ||||
三、总结提炼 | 节点5:总结建构 知识梳理:信息的编程加工一般过程 |
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 ||||
四、巩固拓展 | 节点6: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节点7:反馈评价 选择部分作品,点评,并作适当演示 |
打开“学习任务.doc”文件,完成学习任务,(动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查看“帮助.exe”
认真观察,师生互评
| ||||
反 思 |
|
| ||||